本次臺大管顧社有幸邀請到現任 McKinsey & Company Capabilities and Insights SpecialistRita Chen 來為我們進行分享。Rita 在麥肯錫累積超過 15 年的研究經驗,憑藉其專業背景,Rita 帶領我們深入剖析了研究專案的完整流程,幫助社內成員建立系統化的分析框架。

一、研究的四個步驟:從 Align 到 Deliver

在顧問專案中,研究並不是「一頭栽進去找資料」,而是必須有系統地推進。Rita 將研究工作拆解成 四個循序漸進的步驟

1. Align

任何研究專案的第一步,都是與客戶或內部利害關係人釐清需求:

  • 對齊專案目標:例如客戶想知道「要不要進入某新市場?」或「競爭對手的新產品會不會威脅到我們?」。

  • 確認研究核心問題:在顧問的語境裡,問題常常不是「資料不足」,而是「問題定義不清」。如果沒有對齊好,後續就可能白忙一場。

  • 驗證假設:有些情況下,客戶已經有假設(如「新法規會讓市場快速萎縮」),這時顧問要幫忙確認該假設是否合理。

Rita 提醒:Align 其實是「研究專案能否成功」的關鍵。如果出發方向錯了,後面的努力再多也沒有意義。

2. Plan

在明確問題後要思考:我們要怎麼得到答案?

  • 資料可得性檢查:在確定研究範圍後,迅速評估是否能取得正確且即時的資料,我們需要先快速掃描有沒有現成數據。

  • 建立 Driver Tree:如果沒有現成數據,就要透過 Driver Tree 把問題拆成多個可以蒐集或估算的變數。Driver Tree 通常不會只建立一個,而是兩到三個版本,以利在後續 Research 時發現假設有問題、數字找不到時有替代方案。

  • 規劃研究方法:選擇要走定性(訪談、焦點團體)還是定量(問卷、數據分析),或兩者結合。

這個階段就像是在規劃地圖,確定路線,才不會研究到一半走偏。

3. Research

規劃確定下來之後,就會進入真正的資料蒐集步驟。

  • 多路徑驗證:避免單一數字來源,要嘗試用不同驅動樹或不同資料去驗證。

  • 檢查異常值:如果估出來的數字偏離常理,代表假設可能要修正。

  • 專家與客戶訪談:很多時候市場公開資訊有限,就需要與專家或客戶進行訪談核實,確認市場成長率等關鍵數據的合理性。

Rita 強調,這個步驟的關鍵不在於「找到完美數字」,而是「建立合理的數字範圍」。

4. Adjust & Deliver

最後一個步驟,就是把資料轉化為能讓客戶採取行動的洞察。

  • 形成整體觀點:不只是給數字,而是解釋數字背後的故事。

  • 交付結論:顧問最常做的,是提供「數量級的概念」而非「精準到小數點的數字」。

例如:當被問到「Netflix 在台灣的營收有多大?」時,Rita 提到顧問可能會回答「大概在 50–80 億之間」,而不是說「精準是 52 億」。因為客戶要的不是「正確答案」,而是「能幫助決策的方向」。

二、案例解析:Garilla 與市場規模估算

在掌握了研究的四個步驟之後,Rita 進一步用一個假設案例來示範這些方法如何落地:想像你的客戶是 「Gorilla」,一家專注服務台灣大學生校園的美食外送平台。客戶想知道:目前的市場有多大?未來還能怎麼成長?

1. 不同層級的市場定義

市場規模其實並不是單一數字,而是分層級的:

  • Revenue:Garilla 自身的營收,反映公司現況。

  • SAM (Serviceable Addressable Market):Garilla 及類似競爭者的市場營收,例如所有專注於大學生校園外送的業者。

  • TAM (Total Addressable Market):整個台灣外送平台市場的總營收,包含 Uber Eats、Foodpanda 等。

  • Groove TAM(延伸 TAM):如果將服務拓展到其他領域(生鮮、鮮花、叫車等),潛在市場會有多大?

這樣的分層能幫助我們清楚區分「公司現況」、「直接競爭範圍」以及「更廣泛的潛在機會」

2. 市場規模估算常見問題

Rita 也分享,在顧問專案或 Case Interview 中,市場規模估算往往會進一步延伸成一系列常見問題,例如:

  • 市場如何定義?

  • 目前市場規模有多大?總體可觸及市場是多少?

  • 市場是如何被細分的(依產品、客戶規模、價格帶等)?

  • 過去五年推動市場成長的主要趨勢是什麼?未來五到十年可能會如何變化?

  • 哪些是影響市場成長最重要或最敏感的變數?這些因素對公司有什麼影響?

  • 市場成長的主要風險是什麼?

這些問題的設計,不是為了得到「唯一正確答案」,而是為了訓練我們用結構化的方式思考,並能解釋市場有多大、成長潛力在哪裡,以及風險與機會分別是什麼。

三、研究方法

在完成市場規模估算的演練後,Rita 和我們分享她將專案中常見的研究途徑,大致歸納為以下五大類:

  1. Primary Research:指第一手、未經整理的原始資料,例如:客戶的內部數據、銷售點(POS)資料等。

  2. Secondary Research:來自已公開的資料,如產業分析師報告、學術報告、新聞媒體報導、公司官方網站等。這類資料通常包含分析師的假設與不確定性。

  3. Qualitative Research:透過觀察消費者行為和購物模式,以深入了解現象。常見方法包括: focus group、神秘客調查(如:shop along)等

  4. Quantitative Analysis:主要指問卷調查,包括實體問卷或線上問卷,用於獲取大量可量化的數據。

  5. Others:目前最值得關注的是 AI 工具的應用,能大幅縮短網頁搜尋和大量新聞檢索的時間,不過 Rita 也提醒我們在使用 AI 工具做研究時要注意以下三點:

    1. 資料來源不可靠: AI 可能引用來自不正規市場研究公司的虛假數據 (dummy data)務必回溯查證 AI 提供的所有來源,排除不可靠或可疑的網站

    2. 模型限制: 需了解各 AI 模型的限制,同時也要評估 AI 提供的方向是否受其「愛奉承」的特性影響,保持批判性思考

    3. 機密性 (Confidentiality/Computationality): 這是一個重要但容易被忽略的問題,客戶敏感資料可能不允許上傳至雲端或 AI 工具,以避免資料外洩和違反保密協議

透過這次社課,Rita 帶我們從「研究的四個步驟」出發,逐步走到市場規模估算的實務,再到五大研究方法的全景圖。我們可以看到,顧問並不是單純追求一個精確的數字,而是透過 dirver tree、研究方法與 critical thinking,幫助客戶理解市場的「數量級」與「方向性」。然而,研究並非僅止於資料蒐集,而是將零散訊息轉化為可行性建議的過程,無論是在專案工作、Case Interview,甚至未來的職涯發展中,這樣的思維模式都將成為我們最重要的資產!

Inspire others, shape the future.

Follow us

© 2025 NTU Consulting Club 13th. All rights reserved.

Inspire others, shape the future.

Follow us

© 2025 NTU Consulting Club 13th. All rights reserved.

Contact us

Inspire others, shape the future.

Follow us

© 2025 NTU Consulting Club 13th. All rights reserved.

Contact us